流泪不如流汗丨运动可以改善慢性焦虑

发布者:蒋 琦发布时间:2025-05-19浏览次数:10

01

我们时代的焦虑症

焦虑这事儿,离谁都不远。

学业焦虑、婚恋焦虑、职场焦虑、社交焦虑……当代年轻人的对话体系中,多少有那么些“不焦虑不足以谈人生”的味道。

2019年2月,《柳叶刀·精神病学》发表的中国精神卫生调查项目结果显示,我国焦虑症(anxiety disorder)的患病率为4%,其中,近90%的人是在35岁前患上的焦虑症。

虽然相比于抑郁症和强迫症来说,焦虑症更容易治愈,但由于部分患者对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的排斥,最终只有36.9%的焦虑症患者会主动寻求治疗。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运动干预是一种个性化、无污名化、低副作用且便于实施的治疗方案,对于治疗焦虑症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02

奔跑吧少年:高强度运动改善更多焦虑症状

为了科学评估运动干预对焦虑症的缓解效果,Henriksson研究团队开展了一项严谨的临床研究。该研究共纳入286名符合焦虑综合征诊断标准的患者,其中约50%的受试者患有长达10年以上的慢性焦虑症,这为研究结果提供了更具代表性的样本基础。

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参与者均分为三组:

低/中强度运动组:每周进行累计3小时的低至中等强度体育活动,如休闲步行、舒缓瑜伽等;

高强度运动组:每周完成3小时的高强度训练,包括有氧间歇训练(HIIT)、抗阻训练等;

对照组:维持常规生活方式,不进行系统性运动干预。

经过为期12周的干预后,研究团队获得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发现:

低/中强度运动组的焦虑症状改善效果达到基线水平的3.62倍

高强度运动组表现出更显著的改善,效果达基线水平的4.88倍

对照组未观察到明显的临床症状改善

这些数据充分证明:规律性的运动锻炼确实能有效缓解焦虑症状,且运动强度与改善效果呈正相关关系。具体而言:

低强度活动(如每日30分钟的散步)就能启动焦虑缓解机制,通过促进内啡肽分泌、降低皮质醇水平等方式,显著减轻焦虑症状;

高强度训练则能产生叠加效应,除上述生理机制外,还能通过提升自我效能感、改善睡眠质量等多重途径,带来更快速、更显著的症状改善。

因此,当焦虑情绪来袭时:

选择轻松散步就像给焦虑小怪兽注射了镇静剂,能快速削弱其活动能力;

而进行30分钟的高强度训练则如同对焦虑小怪兽实施精准打击,不仅能使其立即丧失战斗力,还能形成持续的防护屏障,显著降低焦虑复发的风险。

最重要的是,该研究证实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比久坐不动更有助于心理健康。建议根据个人体能状况,从每天10分钟步行开始,循序渐进地建立运动习惯,让身体活动成为对抗焦虑的天然良药。

03

身心对话:运动是一剂特效药

运动干预之所以能显著改善焦虑症状,其背后的作用机制可以从心理社会因素和神经生物学效应两个层面来解释:

1. 心理社会机制:团体支持与行为激活

在运动干预过程中,焦虑症患者通常会以小组形式参与训练,定期与治疗师及其他成员互动。这种结构化的社交环境提供了重要的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减少孤独感、增强归属感。同时,团队训练中的互相鼓励和目标设定能够提升自我效能感,使患者更积极地应对焦虑情绪。此外,运动本身作为一种行为激活策略,能够打破焦虑导致的回避和退缩循环,促使个体重新建立健康的生活节奏。

2. 神经生物学机制:大脑化学物质的调节

近年来的神经科学研究发现,运动能直接改变大脑的化学环境,从而缓解焦虑。例如,动物实验表明,长期运动的小鼠脑干甘丙肽(galanin)水平显著升高,而这种神经肽与情绪调节密切相关,能够增强抗焦虑能力。研究人员推测,人类大脑可能也存在类似的机制——运动通过调节神经递质(如5-羟色胺、GABA、内啡肽)的分泌,降低应激激素(如皮质醇)的水平,从而改善情绪稳定性。

此外,运动还能促进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释放,该物质对神经可塑性至关重要,能够帮助大脑更好地适应压力,减少焦虑的长期影响。

04

来自古老时空的呼唤:动起来吧!

很多年前,我们的祖辈在树林中跳跃、在草原上狩猎时,他们的手臂是否有力量、脚步是否迈得快,直接决定了他们能否活下去。因此,我们的祖辈要比现在的我们更加强壮、敏捷、有力量。

而作为高智力的现代人类,我们追逐灵魂的解放,却常常忽视了对身体的关照:熬夜、久坐、不规律饮食、深深弯曲着颈椎看手机……

如果将心理疾病视为灵魂的伤病,那么运动就是通过关照身体来滋养、抚慰灵魂的创伤。本文所述的系列研究也证实了这个逻辑:健康的身体与健康的心灵联系紧密,只有两者都健康,我们才是一个「健康的人」。

而运动是实现身心健康的重要手段。

将运动作为一种焦虑症的干预方案,其具备了个性化、副作用少、成本低廉的种种优势,对于普遍焦虑的当代人群十分友好。并且,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从低到高强度的体育运动都可以缓解慢性焦虑。

话已至此,还不快快唤醒那个“运动的你”?

下一个路口,向“焦虑的你”Say bye-bye,让“健康的你”上前来!


一审:

二审:

终审: